设为首页|网站地图

 

当前位置:主页 > 资讯 >

大国工匠|中国绿发裴波:拼搏是工匠的本色

  • 来源:未知
  • |
  • 2022-04-01 14:23
  • |
  • 次点击
  • |
  • |
  • T小字 T大字

  裴波,1972年生,现任中国绿发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助理。他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实干家,曾带领中国绿发东台海上风电场摘取“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”“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”等多项荣誉称号;他也是科技创新的先行者,先后取得了12项科技成果,成功申请专利4项,荣获19项国家级、省部级和行业创新奖项。

  2020年,裴波荣膺中国风电产业“十佳先进工作者”50强;2021年,获评“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”、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第七季“大国工匠”。

 

  只争朝夕的大国工匠

  荣誉是拼出来的,成绩是干出来的。

  “他是一个‘拼命三郎’!”提到裴波,和他共事过的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。

  裴波的办公室里,总有一张折叠床、一双劳保鞋,以及一摞摞专业书籍。加班晚了,在办公室倒头就睡;工作需要,随时换上劳保鞋下工地;一有空闲时间就看书翻资料,更新知识结构……

  “要干就要干到最好。”这是裴波做事情的标准。初到项目时,相关工作经验较少,他就边干边学,在高强度工作之余补充专业知识。手里的一本本专业书籍磨毛了边角,一页页数据记录浸透了汗水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进,裴波由新能源建设者迅速成长,跻身我国绿色能源行业的领军人物之列。

  从2011年加入中国绿发江苏新能源公司、参建中国绿发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,到负责承建如东海上风电、内蒙古乌日更陆上风电,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佳绩,工作的地点一变再变,但裴波身上那股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、进取务实的“工匠精神”始终没变。

  裴波认为,“工匠精神”的实质,就是爱岗敬业、专注创新、无私奉献,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推手,也是员工提升个人能力、实现自我的重要手段。他说,“无论是日常琐事还是创新研究,没有吃苦耐劳、勇于拼博的精神毅力,始终蜻蜓点水、浅尝辄止,任何事情都干不好,只有耐得住寂寞、吃得了苦头、拼得起实力,工作才会有所突破,自我价值才能提升。”

  “‘共和国勋章’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一直是我学习、工作的榜样。”裴波说,袁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毕生追求,诠释了真正的大国工匠精神,“工匠精神是构成我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助推我们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、以新能源梦想成就美好生活理想的重要动力。”

 

  匠心独运创海上风电建设典范

  “作为党员,我们要对党对国家保持绝对忠诚;作为员工,要对企业、对事业高度忠诚。”

  裴波对工作心怀敬畏,无论在什么岗位,无论从事什么工作,无论事情大小,都从细微、点滴处做起,力求尽善尽美。

  2016年10月,裴波担任中国绿发东台海上风电场场长。这个风电场是中国当时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厂,同时也是单位容量最大、海域情况最为复杂、电压等级最高的风电场,对中国海上风电建设来说,是技术攻关的一次重大突破;对裴波来说,是管理、技术和意志全面历练的一次重大考验。

  裴波回忆起他接手项目时,受当地梅雨、高温天气影响,东台海上风电场陆上集控中心的建设工期已经滞后一个多月,土建仍在施工,设备安装工程才刚刚开始。

  “离东台海上风电场年底并网时间不到三个月,集控中心的装饰装修八字还没一撇,办公、生活所有设施都没就位,更不用说设备的检试验、调试等工作了。”裴波力排众议,首先处罚了推诿扯皮的施工单位,妥善解决了建、安单位设备滞后、施工力量不足的问题。

  要确保工程按期圆满完成,更要保质保量地打造成精品工程。“那段时间大家都觉得挺难的。裴波真是拼了命!”曾与裴波共事过的同事说。

  每天天不亮,裴波就早早赶到工地展开工作。等晚上工人下班后,他召集参建单位现场负责人开协调会。没有办公室,就依靠工地上的路灯照明,把会开在施工现场路边;没有桌椅板凳,大家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……施工最紧张的时候,裴波一天也喝不上一口水,时间长了,他嘴里长满水泡,说话时都钻心的疼,吃饭喝水更得忍着巨痛。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在裴波的带领下,整个团队顶着巨大的压力,突破传统、大胆创新,拼进度、争分夺秒抢工期,江苏东台海上风电场的首批机组终于在2016年12月20日成功并网发电。裴波和他的团队建设完成了潮间带大规模海上风电项目,在当时海上风电离岸距离最远、单位容量最大、海域情况最为复杂、电压等级最高的四个行业之最的艰难条件下,创造了“当年开工、当年并网”的海上风电建设新速度。

  这个被称为“在建难度最大”的海上风电项目为我国的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,曾被央视作为海上风电建设典范进行宣传报道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裴波致力于绿色能源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“双翼齐飞”,将生态保护和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覆盖项目科研、规划设计、建设施工到风电场运营的各阶段,在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同时,在所在水域开展增殖放流工作,将东台海上风电场打造成为了生态保护海上风电的示范标杆。

 

  高效建构海上风电管理体系

  “对待工作,态度是第一位的,能力是第二位的。”

  裴波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,时时处处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,始终以严谨的工作态度、扎实的工作作风,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。

  随着东台海上风电场的一台台风机稳定转动,敢于拼搏、勇于奋进的裴波又找到了新的目标。

  为了提升东台海上风电场的管理质量,他组建创新工作室,集中力量针对海上风机、海底电缆和海上运维交通等内容进行研究。裴波带领团队深入一线,采集第一手资料,摸清了实际需求和技术瓶颈,确定了系统的架构、研发和实施方案。

 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他们研究制定了22项安全管理制度、34项生产管理制度,修订完善了306项运检规程条款,完成《海上风电工程建设十大管理办法》和《十大管理标准体系》编制,快速、高效地建构了一套海上风电运维标准化管理体系,形成海上风电建设十大技术领先成果,为我国后续海上风电建设提供了标准和依据,也为海上风电领域储备、培训了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。其中,他们创新提炼的“故障排除四步法”,至今仍在绿色能源行业的一些风电场中推广应用。

  2017年,裴波团队研发的《海底光电复合缆悬跨自动定位装置》《降低ABB变压器不良率》《海上风机电缆间隔盘改造》《一种适宜海上维护的防尘网》等多项成果受到国家、省部级嘉奖。东台海上风电场也先后荣获“国家优质工程奖”“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”“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”“国家电网工人先锋号”等荣誉称号。

  拼出技术创新加速度

  “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,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,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基。”

  遇到急难险重的建设任务时,裴波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,充分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,深入挖掘内在潜力、不断激发创新活力。

  2019年3月,裴波再挑重担,赴江苏如东海上风电项目担任负责人。

  如东地区受台风影响大,施工作业区域海况、海床地质条件复杂,增加了海上施工风险和难度。裴波说,“当时行业环境缩紧,后续还有‘新冠疫情’爆发等不利因素纷至沓来,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的气馁和退缩。”

  如东项目所处海床的地质条件偏软,容易“溜桩”,50台风机中超1/3的风机都“溜”过桩。裴波带领团队认真分析作业海域的地质情况,巧用“一机一策”,创新研发“轻锤缓打”打桩工艺和单桩海上拖带浮运工艺,不仅有效避免了“溜桩”事故,还精益求精把全部50台风机的单桩垂直度都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,远高于千分之三的设计标准,风电场的建设速度和精度都有了显著提高。

  如东海上风电项目全场倒送电前两天,项目电缆隧道中的送出线路正准备验收。当时电缆隧道土建、主体工程安装刚刚结束,废弃物料乱成一堆,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,更让隧道里积满了雨水和淤泥。

  狭窄的电缆隧道里无法使用搬运机械,只能依靠人力清理。裴波说,“我们手提肩扛抢工近8个小时,把隧道清理完毕后,又连夜把通风、消防、照明、排水等设备、物资运到现场,所有辅助设施安装调试到位。忙完以后,所有人都累得躺在了地上。”

  实干、苦干加巧干,拼出了技术创新的加速度。2020年7月27日,送出线路顺利通过验收,成功实现全场倒送电,成为江苏省同批核准的24个项目中第一个建成、第一个首批机组并网、第一个全部投运的项目。

  如东海上风电项目创新应用“大云物移智”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,打造集通信、工程管理、运维指挥中心等多板块全方位为一体的“海风天眼”新能源科创管控平台,成为国内首个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慧型海上风电场。

 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,裴波说,“当海上第一台风机按下启动按钮的那一刻,所有的坚持和辛劳都值得了。那种骄傲感和自豪感,我这辈子都忘不了。”

 

  齐心协力达成第一建设速度

  “面对任何问题和困难,只要上下同欲、左右齐心,就没有干不成的事。”

  裴波有一份永不言败的信念、一种坚持不懈的毅力,他和团队成员团结一致、配合默契,努力干出了无愧于党、无愧于人民、无愧于新时代的工作业绩。

  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的号角响起,中国绿发大力发展绿色能源,建设“海陆齐发、多能互补”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。2021年,裴波调到中国绿发内蒙古分公司负责项目工程建设。

  内蒙古乌日更风电场项目建设之初,受疫情等因素影响,开工时间比原计划滞后两个月,但年底前完成全部风机吊装的目标没有变。裴波说,“时间紧、任务重,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机械迟迟不能进场,工作一直打不开局面也不是办法。”

  眼看着工期一天天临近,裴波的倔劲也上来了。“那段时间为了解决问题,从早到晚找总包、分包沟通、协调,嗓子都说哑了。”就这样,功夫不负有心人,裴波硬是把问题解决了。

  此外,他还带着项目团队对设计方案、施工图纸反复研讨,对综合楼设计、集电线路施工反复斟酌,提出建议;为解决沙漠地带临时道路扬尘问题,他跑遍了周边地区,帮助施工单位寻找取土点,终于摸索出来“就地换填、永临结合”的解决方案;为回馈当地民众,彰显央企责任,他组织党员服务队,经常到苏木、嘎查等地开展帮扶保障工作,帮助牧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。

  2021年10月20日,乌日更风电场提前61天完成全部50台风机吊装,并在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,工程建设进度在同区域五个项目中位列第一,再次拼出了“当年开工、当年并网”的风电项目建设速度。

  从黄海滩涂到戈壁荒漠,从海上运维建标准到工程建设树标杆,裴波和他的团队在工程建设、科技创新中频创佳绩。谈及这些经历,裴波说,“遇到困难和挑战时,就得找出办法解决问题,才能干出实绩!”这些信念,一直激励着他在推进“双碳”达标的征途上不断前行。

  “‘大国工匠’是一种无尚的荣耀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”裴波说,今后将不忘初心,用“工匠精神”严格要求自己,进一步发挥所学所长,不断在实践中锻炼、提升,为中国绿发实现绿色转型,为中国早日实现双碳“目标”,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。